咨询热线 400-168-8684
2018-09-25 20:33:46|已浏览:1584176次
武汉七校联合办学,又称武汉七校联盟,是指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地区七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之间实施的一种联合办学模式。
只要考上七所院校的其中一所,就可自由选择“联盟”中任意一所院校学习“双专业”。比如考生在武汉大学就读,选择华中科技大学辅修第二学位,修满50个学分,毕业时同时拥有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学位证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5年,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73位。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科技部管理干部学院四校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是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于2000年5月27日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在新材料、建筑材料、光纤传感、新能源、交通与物流、机电与汽车、信息和资源环境等领域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7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地学系以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址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址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协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
华中师范大学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学校经湖北省批准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
华中农业大学
学校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
武汉七校联盟
在武汉七校联盟的其中一所院校就读,可以参加联盟内其他院校的双学位辅修,例如华中师大小语种专业的同学辅修武汉大学新闻专业,或者地质大学材料学专业的同学辅修华中师大心理学双学位。毕业之后,满足相关规定,可获本校本专业毕业证和学位证,获外校辅修专业的学位证。由于七校都是名校,所以双学位所接触的师资也是比较强的。
根据往届学长的总结,读双学位的同学有几种情况:
1、想多学点知识
2、为未来就业增加筹码
3、不喜欢本专业,想学自己喜欢专业的双学位,未来或者跨专业考研
外校双学位一般都是在周末上课,考试时间与自己本校期中考试时间有时离得很近,所以对于同学们的时间管理和规划能力是一个挑战。
其他大学联盟
C9联盟
卓越大学联盟(E9)
陕西五所高校“长安联盟”
Z14联盟
注:并不是所有的大学联盟都会开设双学位辅修,有些联盟是通过互派交换生、资源共享、召开论坛等形式开展合作的。